问题1:51单片机的T0和T1定时器的四种工作模式有何特点?
在单片机定时器的应用过程中,定时器在设置时有四种不同的工作模式。 合理选择相应的工作模式可以帮助工程师快速完成及时的设置。 我们来一一解释一下这四种不同的计时方法。 模式0是单片机定时器的第一种计时模式。 该模式为13位计数模式。 方法1采用16位计数模式,方法2采用8位自动重装计数模式。 这两种技术模式也是微控制器应用中最常用的实时方法。 单片机定时器的最后一种计时模式是模式3。该模式下,只有T0的双8位计数模式可用。
问题2:单片机定时器设置时出现错误。 错误应该如何纠正?
在使用单片机定时器进行定时设置的过程中,设置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这就需要我们采取一些方法来纠正已经造成的错误。 由于单片机的机器周期通常为1μs至2μs,因此时序误差一般应在0μs至20μs以内。 对于一般应用,这个误差可以忽略,但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应用,必须纠正这个误差。 定时误差是指定时溢出后转入定时处理语句段执行所需的时间。 这个时间主要是由于定时溢出转移到定时处理语句段之前必须执行的指令或硬件处理造成的。
一种比较简单的时序误差校准方法是在时序溢出响应后立即停止定时器的计数工作,并快速读取当前计数值,然后将完成此任务的程序段的执行时间考虑在内作为校正因子为了纠正时序的初始值,下面的程序段以中断处理方法为例进行说明。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从指令clrTR0(停止计数)到指令setbTR0(重新开始计数)执行指令需要8个机器周期,所以要考虑到这个消耗,因此本程序在1000秒内将时序误差减少到1个机器周期。循环。 该校正程序的设计如下图所示:
以上就是本文针对单片机定时器使用中两个常见问题的分享与分析。 希望能为新工程师学习单片机提供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