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供电:一般3.3V LDO供电加多个0.01uf去耦电容
2、复位:复位方式有上电复位、手动复位、程序自动复位三种。
通常低电平复位:(51单片机高电平复位,电容和电阻位置互换)
上电复位。 上电瞬间,电容充电,RESET出现短暂低电平。 该低电平的持续时间由电阻器和电容器决定。 计算方法如下: t
= 1.1RC(固定计算公式) 1.1*10K*0.1uF=1.1ms
所需的复位信号持续时间约为1ms。
手动复位:按下按钮时,RESET与地相连,从而产生低电平,实现复位。
编辑
3、时钟:晶振+启动电容+(反馈电阻MΩ级)
如果使用内部时钟:
1) 对于大于100引脚或144引脚的产品,OSC_IN应接地,OSC_OUT应悬空。
2)对于100脚以下的产品,有两种连接方式:
OSC_IN 和 OSC_OUT 均通过 10K 电阻接地。 该方法提高了 EMC。
32.768KHZ:可以选择只连接8MHZ的高速外部时钟,或者额外连接32.768MHZ的外部低速时钟。
32.768KHZ时钟功能:用于精密计时电路万年历
通常选择32.768KHz晶振,因为32768=2^15,而嵌入式芯片分频设置寄存器通常是2的幂形式,所以经过15次
分频后,频率轻松达到1HZ。 实现精准计时。万年历精准计时电路
晶振:一般选择8MHZ,方便倍频
主动:更稳定、性价比更高。 需要连接电源,不需要外围电路。 3针单线输出
被动式:精度基本够用,方便灵活,价格便宜。 最大的区别:是否需要单独供电。 无源晶振需要外接启动电容:晶振两侧各有两个电容。
OSC——OUT未连接并悬空
【繁易教育从零开始到掌握PCB的精品视频课程(字幕版)】
含软件基础(Altium/Allegro/PADS)、2层STM32实践课程(1套)
4层PCB设计提升实战课程(1套)共计100+小时,300多集课程
每天前200人免费领取,需要的朋友可以点击此链接获取。 注:PCB入门课程
(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
奖励材料:所有项目规格、原理图、PCB 库和完整的参考 PCB 文件
影响:
1、使晶振两端的等效电容等于或接近负载电容;
2、起到一定的滤波作用,滤除晶振波形中的高频杂波;
启动电容的大小一般为10~40pF。 当然,您可以根据不同单片机的手册进行检查。 如果说明书没有说明,一般选择20pF或30pF。 这是一个经验值。
调整电容可以微调振荡频率:
一般来说,增大电容会降低振荡频率,减小电容会提高振荡频率。
反馈电阻:1M 负反馈也是限流
1、与晶振相连的芯片内部是线性运算放大器,将输入反转180度后输出。 晶体振荡器处的负载电容和电阻组成的网络提供了另外180度的相移; 整个环路的相移为360度,满足振荡的相位条件,
2、晶振输入输出连接的电阻产生负反馈,保证放大器工作在高增益线性区,一般为M欧级;
3、限流功能,防止逆变器输出过驱动晶振,损坏晶振。 有些晶振不需要它,因为这个电阻已经集成到晶振中了。
4、启动:用户一般设置为Boot0、Boot1都为0,即均为低电平。
M3核心器件有3种启动方式,M4核心器件有4种启动方式。 通过BOOT0和BOOT1级别进行选择。
STM32的三种启动模式对应的存储介质均内置于芯片内。 他们是:
1) 用户闪存=芯片内置的闪存。
2) SRAM = 芯片内置的RAM区域就是存储器。
3)系统内存=芯片内部的特定区域。 芯片出厂时,在该区域预设了一个Bootloader,即俗称的ISP程序。 芯片出厂后,任何人都无法修改或擦除该区域的内容,即该区域是一个ROM区域,使用USART1作为通信口。
M4在上述基础上增加了在FSMC的BANK1区域启动的能力。
5、调试接口:STM32有两个调试接口,JTAG为5针,SWD为2线串口(共四线)
另外,USB用于程序编程和数据输出:也可连接电脑USB口,用于小负载驱动供电。
通常采用CH340G芯片来实现USB转串口。
需要独立的振荡电路12MHZ
使用此芯片将计算机的 USB 映射到串行端口。 注意电脑上要安装串口驱动,否则无法正常识别。
在编写程序时,我们希望BOOT0=1,BOOT1=0。 当烧写完成后,我们希望BOOT0=0,BOOT1=0(该模式下,BOOT1可以为0或1。这里我们让BOOT1拉低,即整个过程BOOT1接地到L,简化电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