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逢黑神话悟空马上就要上线,咱该装的机,也是时候付诸行动了。话不多说,一台散热拉满但体积不大,14700K+4070TiS+D5内存打造的高性能游戏主机,从配件选择到装机实测过程,分享给你。
完整配置单:Intel i7-14700K处理器、微星Z790 MPOWER主板、影驰RTX 4070Ti Super 星曜OC显卡、HOF Pro D5-7000MHz 16G*2内存、星曜7000Plus 1T M.2固态硬盘、骨伽小乘风MX600 Mini 黑色机箱、超频三DA360 Pro ARGB WH白色一体式水冷、影驰电竞大师 GL850 ATX 3.1 金牌全模组电源、影驰梦境Pro 黑色风扇*5(4反 + 1正)。按时下的行情,整机预算应该在1.25W左右,仅供参考。
简单白与黑的碰撞,低调如我。
点亮主机,在ARGB的加持下,咱也可以绽放不一样的姿态。
机箱体积不大,摆在桌面上,效果也不错。
配件点评与装机
i7-14700K,20核28线程设计,最高睿频5.6GHz。虽然纸面性能被友商吊打,但咱还是相信有不少跟咱一样不信邪的玩家,依旧会去选择。而且延保两年,个人觉得真的是YYDS。
想要控制主机体积,大板就不能想了,又担心浪费处理器性能,别着急,这块M-ATX规格的微星Z790MPOWER主板,一定能满足你的需求。
虽然这只是一块双槽的M-ATX主板,但搭载的是Z790芯片,豪华的12+1+1相智能供电设计,让其拥有了优秀的CPU超频潜质。CPU直连的双槽内存设计,也能帮你轻松达成一键8000MHz高频D5的小目标。
想要白嫖更多性能,咱内存本身的底子当然也不能差。本次装机选择的是颜值拉满的名人堂 HOF Pro D5-7000MHz 16G*2内存,再加上海力士A-DIE颗粒加持,性能保障也直接拉满。
系统、游戏装固态,应该不需要再强调了。不过,市售固态多少让人觉得眼花缭乱,咱就简简单单选个不贵但性能拉满的满血pcie4.0固态,影驰星曜7000 Plus 1T M.2固态硬盘吧。
平台整体装进机箱。
机箱主流视觉依旧是海景房占据绝对地位,但若追求极致散热又不想体积太大的玩家也大有人在。今儿装机推荐的是这款玻璃侧透+五面镂空设计的骨伽小乘风MX600 mini机箱。机箱三围456*232*445,体积相对紧凑,主打极致散热。
除了全网孔的前面板,机箱还配备了两颗16cm的ARGB散热风扇,搭配机箱内部显卡散热导流坡的设计,可以最大化将机箱外冷风吹向显卡等配件,带来更好的降温效果。
兼容性方面,支持常规MATX/ITX主板,并支持背插MATX主板。显卡安装限长380mm,最大支持安装10把散热风扇,风冷限高175mm,支持顶置360冷排及侧装240冷排。
机箱右侧板采用金属材质,左侧有散热开孔,可以辅助机箱散热。机箱背线空间充沛,还预留了多个大面积接线孔,方便玩家走线。2个3.5英寸HDD盘位和1个2.5英寸SATA硬盘位,也能轻松拉满你的大存储需求。
I/O面板位于机箱顶部,含TYPE-C GEN2*1 、USB 3.0*2、二合一音频口和一组开关机/重启按键。
14代酷睿i7搭配4070TiS显卡的组合,电源方面今儿推荐的是这款影驰GL-850 ATX 3.1金牌全模组电源。电源三围:140*150*86mm,140mm的短机身可以适应绝大多数机箱的电源仓位。5年的质保售后服务,也可以让电源用起来更加放心;
电源采用全台系高品质105度耐温电容,搭配上主动式PFC + DC-DC稳定电路,最大可达到93.07%的转换效率,虽然只有80Plus金牌认证,但实际转化效率已经可以媲美白金级电源。电源搭载了一个12V-2×6显卡供电接口,搭配上电源标配的12V-2×6供电线,理论最高可提供600W的供电输出,可以轻松搞定40系显卡的供电需求;
都14代i7了,散热当然不能马虎。今儿推荐的是超频三新品DA360 Pro ARGB WH白色一体式水冷。
直接拆箱,有点小意外,居然不是翻盖包装,而且内衬也不是以前总觉着廉价的瓦楞纸,而是质感更好的白色泡棉。
Intel和AMD双平台扣具,支持安装在LGA 115X/1200/1700/1851/20xx以及AM4/AM5规格的平台上。此外,还配备了1管导热系数可达14.8W/(m·k)的EX90高性能导热硅脂。
水冷标配3把风扇,并已经预装至冷排上。风扇之间采用隐线设计,可以最大化减少线材。三把风扇全都采用了高转速马达与原厂Hydro Bearing静音轴承,最高可提供2200RPM±10%的转速,搭配上7片流线型高强度扇叶,最高可提供75.8 CFM的风量和3.2mmH2O的风压,同时得益于静音轴承与风扇4角的软质包胶,风扇曼在运行时的噪音仅有33.7分贝。经过加厚处理的扇叶,也能让风扇在同样的转速下,可以提供更加强劲的散热表现;
高强度铝合金冷排,内置12条高强度微水道结构,搭配上水道之间的高密度S型散热鳍片,大大增加了水冷冷排与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有效提升了冷排的散热面积和散热效率。水冷管与冷排的连接处还采用了高压紧固接头,防止水冷漏液。
一颗全白配色的圆形金属冷头,冷头顶部隐藏了一块圆形的数显屏,数显屏可以通过软件读取并显示CPU的实时温度,以及超频三的品牌LOGO和系列标志。屏幕周围还有RGB无限镜设计,亮机后也可以展示出十分出色的RGB灯效;
冷头内部采用了自研高性能陶瓷水泵和静音轴承,水泵最大转速可达3000RPM±10%,而满载运行时的噪音仅为28分贝,搭配上冷头底部的大面积精雕微凸纯铜底座,可以快速将处理器产生的热量导入冷排,可以有效提升水冷的解热性能。
电源、散热锁好,机箱剩余风扇位也都装满5把梦境Pro 黑色风扇。
显卡方面,黑悟空官方推荐的最佳搭配是4080S显卡,但是真能拉满的还是少数,咱接地气一些选择的是一片影驰RTX 4070Ti Super星曜OC显卡。实测,即便在4K分辨率下,在黑猴基准测试中,也能拿出非常优秀的表现。
显卡上机,并简单理线。
背线也要安排得明明白白。
性能测试
鲁大师整机测试,自动睿频状态下,整机得分301W分,CPU得分129.8W分;
将处理器OC至5.8GHz后,整机得分306W分,CPU得分134.5W分;
CPU-Z基准测试,自动睿频状态下,单核得分911.8分,多核得分14920.1分;
OC至5.8GHz后,单核得分942.8分,多核得分15359.6分;
Cinebench R23基准测试,单核得分2114 pts,多核得分33298 pts;
OC至5.8GHz后,单核得分2245 pts,多核得分37241 pts;
待机状态下,室温27°,机箱内环境,CPU温度为40°左右,CPU功耗为30W左右;
单烤FPU测试,自动睿频状态下,烤机5Min,CPU温度为84°左右,CPU功耗为240W左右;
OC至5.7GHz,CPU电压自动,并解锁温度墙限制,烤机5Min,CPU温度为99°左右,CPU功耗为305W左右;
OC至5.8GHz,CPU电压自动,烤机5Min,CPU温度为110°左右,CPU功耗为350W左右;
保持频率不变,CPU电压手动锁定为1.3v,再次烤机5Min,CPU温度为99°左右,CPU功耗为305W左右;
FurMark烤机测试,烤机15Min,显卡温度为63°左右,功耗288W左右;
3D Mark Steel Nomad Light游戏主机性能测试,显卡测试得分26287分;
3D Mark Steel Nomad游戏主机性能测试,显卡测试得分5646分;
PC Mark Extended整机测试,整机得分14718分,常用基本功能得分12080分,生产力得分12649分,数为内容创作得分19517分,游戏得分42518分;
内存读写测试,使用Memory Try it将内存OC至8000MHz C36,并在Memory Extension Mode中,选择Benchmark Mode,内存读取速度为121.33 GB/s,写入速度为118.03 GB/s,复制速度为113.24 GB/s,延时为57.8 ns;
Stable Diffusion AI绘图测试
Stable Diffusion(后简称SD)AI绘图软件,SD是一个基于Latent Diffusion Models(LDMs)的以文生图的AI模型,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学习、AI绘画、高性能计算等领域。
通过NVIDIA提供的Tensor RT拓展包训练了基于Tensor RT的SD XL加速引擎的Majicmixrealistic_v6模型,选择512×512尺寸,具体设置为Batch count(批次数量):10、Batch size(单批数量):1、Sampling Steps(迭代步数):50、Sampling method(采样方法):DPM++2M、CFG SCALE:7;
使用以下提示词:
正向:Best quality, masterpiece, ultra high res, (photorealistic:1.4), raw photo, 1man, 1man Keanu Reeves as Johnny Silverhand, holding a (Maltese puppy), cyberpunk, (pilot sunglasses), techwear outfit, dynamic pose, looking at viewer, from below, best shadow,intricate,depth of field,long hair,messy hair, Tokyo city background, night city
反向:nsfw, ng_deepnegative_v1_75t, ((badhandv4)), (worst quality:2), (low quality:2), (normal quality:2), lowres, bad anatomy, bad hands, normal quality, ((monochrome)), ((grayscale)) watermark, ((((girl))))
在不开启TensorRT 加速引擎时,渲染10张照片共计用时51.2秒,平均每张图耗时5.1秒;
开启TensorRT 加速引擎后,再次测试,渲染10张照片共计用时24.4秒,平均每张图耗时2.4秒;
游戏体验
《古墓丽影·暗影》基准测试,画质最高,光追超高,DLSS超强性能,4K分辨率下,游戏平均帧率为177 FPS;
《赛博朋克2077》基准测试,画质超级,光追设为路径追踪模式,DLSS设为超级性能模式,并开启DLSS 3.0与光线重构设置。4K分辨率下,游戏平均帧率为89.13 FPS。
《极限竞速·地平线5》基准测试,极端画质,极端光追,开启DLSS 3.0并设为超级性能模式,4K分辨率下,游戏平均帧数140 FPS;
《PUBG·绝地求生》实际游玩体验,三极致画质,100%渲染比例,图形API为DX11,4K分辨率,游戏实际帧率为210FPS左右,大部分时间都保持在240FPS以上;
《黑神话悟空》游戏基准测试,影视级画质,光追设为超高,开启DLSS 3.0,4K分辨率下,将超采样清晰度设为25,游戏平均帧数为85帧,将超采样清晰度设为50,游戏平均帧数为65帧,将超采样清晰度为87,游戏平均帧数为45帧;
保持画质与光追设置不变,将分辨率设为2K,将超采样清晰度设为25,游戏平均帧数为121帧,将超采样清晰度设为50,游戏平均帧数为99帧,将超采样清晰度为87,游戏平均帧数为76帧;
装机点评
14代酷睿i7+4070TiS的组合,在时下应该也算得上是主流的配置组合,生产力方面可以拥有不错的表现,游戏方面也基本可以做到4K分辨率下的大作爽玩,包含时下大火的国产3A黑悟空也是如此。黑与白的碰撞,整机颜值可能并不那么突出,但确确实实兼顾到了不少玩家需要的极致散热和相对紧凑的体积。侧透的设计,也能让喜欢ARGB灯效的玩家,得到想要的BUFF加成。当然,如果你依旧对带K的酷睿i7心生犹豫,其实选择一款像超频三DA360 Pro ARGB WH这样解热性能优秀的一体水冷,就能省却很多烦恼。
大力出奇迹!英伟达RTX 5070Ti实测:畅玩4K光追
自RTX 5070Ti发售以来,关于这款显卡的争论就没有停息过,以至于其讨论度甚至高于RTX 5090,不过也算是正常,毕竟两万多的RTX 5090,对于多数人来说是咬碎牙都不舍得买的,而六千多的RTX 5070Ti,却是多数人都可以接受的价格。
当然,即使在正式发售的一个月后,RTX 5070Ti的普遍售价也仍然在七千到八千元之间,比英伟达官方建议零售价普遍提高20-30%。老实说现阶段买50系显卡并不是好选择,毕竟所有在售型号都溢价严重,只是相对来说,RTX 5070Ti已经是价格和性能都让人接受的选择。
不过,作为一直在使用RTX 4070Ti Super的老玩家,我是非常好奇RTX 5070Ti对比前代的Super版到底提升了多少。毕竟从显存规格来看,这两款显卡其实才是定位相近的产品,凭借16G的显存甚至可以摸一下4K游戏的门槛,而只有12G显存的RTX 4070Ti就有点难办了。
相信也有不少人和我一样,手持RTX 4070Ti/Ti Super观望50系,那么这篇评测就可以给你提供一些参考。
这次我借到的显卡是华硕TUF RTX 5070 Ti O16G GAMING,作为一张定位偏旗舰的显卡,用料可以说相当扎实,3.6槽厚度的散热模组光上手就能感受到重量。
图源:雷科技
为了进一步提升散热效率,华硕还搭配了大型的真空腔均热板,并且使用了MaxContact镜面直触技术,配合相变硅脂导热垫,进一步强化散热模组的导热效率和散热耐久度。相较于传统硅脂,相变硅脂的寿命和效果都更佳,也是近年来逐渐被中高端显卡普遍采用的硅脂材料。
除了在散热模组上下功夫,华硕也进一步优化了散热风扇,采用轴流设计的散热风扇相较于普通风扇风量增加了23%,可以在更低转速下实现更高的进风量,降低散热时的噪音问题,就以这个配置来说,放到RTX 5080上估计都绰绰有余。
图源:雷科技
外观上,这一代的TUF与前代有了明显区别,虽然整体还是维持TUF系列独特的硬朗军工风格,但是在正面加入了更多的金属元素,通过银色铆钉和装甲片增添了更多的科技感,带来更高的辨识度。而在卡身的两侧则依然保留了经典TUF设计风格的纹样和文字,TUF标志做了RGB灯光,也算是一个不错的点缀。
图源:雷科技
背面则是一如既往的全金属背板,不过装饰纹样对比前代有了明显变化,线条铺满了整个背板区域,并且做了黑白双色的TUF文字装饰。而且利用装饰的上下堆叠的调整,让黑色的「TUF GAMING」字样与白色条纹形成立体感,不得不说比前代的装饰要好看不少。
图源:雷科技
不得不说,50系的TUF系列要比前代要更具有设计感,特点也变得更加鲜明,同时散热模组也仍然是TUF系列的一贯超规格配置,在温度控制和超频潜力上也将会给出更好的成绩。
先来简单过一遍RTX 5070 Ti的参数,流处理器数量8960个、16GB GDDR7显存,256bit显存位宽,28Gbps显存速率,TDP为300W。作为对比的RTX 4070Ti Super,则拥有流处理器数量8448个、16GB GDDR6X显存,256bit显存位宽,21Gbps显存速率,TDP为285W。
单看参数,你会发现这两款显卡的差距其实很小,不过若是将其实际对应的RTX 4070Ti加入对比,那么其实提升还是颇为客观的,流处理器数量从7680提升到8960,显存从12GB GDDR6X升级到16GB GDDR7,位宽从192bit升级到256bit。
不过,RTX 5070Ti最大的升级其实是AI算力,在新一代核心和编解码器的加持下,其AI算力高达1406 TOPS,几乎是RTX 4070Ti Super的两倍,并且高于RTX 4090D,对于AI创作者来说提升相当巨大。
如果将AI算力的升级考虑进去,那么RTX 5070Ti其实升级幅度并不小,但是也牵扯出另一个争议,AI算力的升级对于普通玩家来说真的有意义吗?
本次测试使用的主要硬件分别是:
i7-14700K
CVN Z790D5 GAMING FROZEN
华硕TUF RTX 5070 Ti O16G GAMING
WD BLACKSN770 500GB
32G DDR5 6800Mhz
联力L216
利民CORE MATRIX 360
这个配置虽然算不上顶配,但是喂满RTX 5070Ti是没有压力的,良好的散热环境也可以更好的测试显卡散热性能,驱动均为官方最新稳定版572.70。
按照惯例,我们还是先来跑一遍3DMARK,通过测试得分来直观了解一下升级幅度:
Fire Strike Ultra:
图源:雷科技
Time Spy:
图源:雷科技
Time Spy Extreme:
图源:雷科技
Port Royal:
图源:雷科技
Steel Nomad:
图源:雷科技
从测试来看,RTX 5070Ti的提升幅度并不算小,对比RTX 4070Ti普遍分数都提高了25%~35%,在Steel Nomad和Port Royal两项测试中均有超过30%的性能提升,意味着在3A大作方面,RTX 5070 Ti的体验会明显领先许多。
此外,在Fire Strike Ultra的测试中,RTX 5070Ti的领先幅度达到36%,而在Time Spy Extreme里则是高了27%,以上两个测试均针对4K画质下的游戏体验设计。不得不说,16G的显存加上更大的位宽和速率,让RTX 5070Ti的4K游戏体验会明显超越RTX 4070Ti。
当然,GPU核心的升级也带来的了明显的增益,即使对比同样有16G显存的RTX 4070Ti Super,RTX 5070Ti也提升了大约10%-15%的4K游戏性能,再考虑到DLSS 4.0的加持,即使只看纸面数据,RTX 5070Ti支持4K游戏需求也是基本没压力了。
但是对比RTX 4070Ti Super的提升并没有预计的大,普遍提升只在15%左右,如果以高画质下平均60帧的数据来计算,那么在不开启DLSS的情况下,实际帧数差距应该不会超过10fps。
不过,华硕这款RTX 5070Ti的散热表现确实出色,整个测试阶段最高温度都在61度左右,这意味着即使是风道设计差劲的机箱,也不会过多影响这款显卡的发挥,同时也给了我们更多的超频空间。
图源:雷科技
不过3DMARK的测试终究是个参考,到了游戏里,根据游戏的优化、画面特点等不同,实际上的帧数差距可能会更大或更小,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游戏里的实测结果。
为了测试显卡的真实游戏性能,第一轮测试我关闭了DLSS和光追,仅测试纯粹的光栅画面渲染性能,以下游戏的设置均为4K分辨率+最高画质。
黑神话:
图源:雷科技
赛博朋克2077:
图源:雷科技
心灵杀手2:
图源:雷科技
以上三款游戏可以说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基本上也代表着目前3A游戏的顶层画质平均水平,加之复杂的建模和光影,都对显卡的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实际测试中,不难看出RTX 5070Ti在4K分辨率下的光栅游戏性能提升其实并不是特别大,只能说略微变得更流畅了一些,只有在《赛博朋克2077》上算是突破了60fps。
再来看看2K分辨率下的表现。
黑神话:
图源:雷科技
赛博朋克2077:
图源:雷科技
心灵杀手2:
图源:雷科技
不出意外的,2K分辨率下的帧数表现要好上许多,可以看到表现最佳的《赛博朋克2077》甚至直接跑到了131fps,已经达到了高刷的标准。即使是《黑神话》这样的虚化引擎大作,帧数也已经接近60fps的门槛,意味着RTX 5070Ti在2K分辨率下完全可以通吃所有3A游戏,部分优化较好的3A游戏不用DLSS都能直接上到高刷。
那么RTX 5070Ti可以解决2K分辨率下的光追+画质全开需求吗?请看测试结果。
黑神话:
图源:雷科技
赛博朋克2077:
图源:雷科技
心灵杀手2:
图源:雷科技
老实说,整体表现并不算让人满意,在光追全开后,虽然按比例计算RTX 5070Ti的提升幅度并不小,但是反馈到实际帧数里时,也就是几帧的区别,实际游玩时依然只能锁30fps运行,实际体验并不会与RTX 4070Ti Super有太大区别。
2K光追都只有这个帧数,说实话4K光追也就没有多少测试的必要了,只有RTX 5090才有希望满足性能需求。当然,2K光追不开DLSS,这样的画面设置也是非常极端的,在保底40fps的帧数下,基本上开个一、二档的DLSS就可以确保帧数达到60fps以上,而且画质表现基本不受影响。
只不过再次佐证了一个事实,RTX 5070Ti的纯粹性能提升并没有多高,核心还是在独占的DLSS 4.0技术上,那么被吹得神乎其神的DLSS 4.0,实际表现又如何呢?
在测试前,先让我们来看看DLSS 4.0都有什么不同,首先是在50系的帧生成,提供了2x、3x和4x的选项,简单来说就是对应生成的帧数,2x就是1fps变成2fps,4x就是1fps变成4fps,理论上帧数会比2x状态下高接近一倍。
图源:雷科技
另外还有一个新的Transformer模型可选,这是英伟达针对游戏的新一代图像模型,可以在原有的CNN模型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帧生成的画质表现,并且降低画面模糊等问题的出现。
2x和4x的画质有多大区别?对此我实测了一下,从实际体验来说,4x模式下画面的细腻度确实有所降低,但是并没有预想的那么明显,不留神的话可能都不会注意到。
图源:雷科技
但是,4x的帧数提升确是实打实的,在4K分辨率,光追+画质全最高,Transformer模型+性能模式的设置下,实际测试结果如下:
赛博朋克2077:
图源:雷科技
心灵杀手2:
图源:雷科技
老实说,虽然提前就知道效果确实不错,但是实测下来还是非常震惊的。开启帧生成后,基本上可以将原本只有20fps左右的原生帧数,直接翻个5到8倍,而代价只是画面的些许模糊,但是考虑到无脑拉画质和光追所带来的画质提升,实际上的画面表现会远优于不开帧生成但是降低画质和光追时的效果。
而且,如果你只是希望帧数可以超过60fps,那么开画质损失最小的2x模式,然后把DLSS回调到平衡模式也会是不错的选择,在实测过程中,基本上DLSS的微调都不需要重启游戏,所以你可以在进入游戏后直接尝试各种组合,找出画质和帧数最满意的搭配。
从RTX 5070Ti的实际表现来看,DLSS 4.0的大力出奇迹,配合16G显存,确实让这款显卡具备挑战4K光追全开的能力,单看帧数表现的话甚至超过了RTX 4090,只能说老黄确实没有忽悠人,就看大家是否愿意为了帧数牺牲部分画质了。
最后聊一下大家最关心的话题吧,RTX 5070Ti值得买吗?在我看来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你的需求,如果你想花小钱办大事,希望花个一万出头搭一台畅玩4K 3A游戏的电脑,那么RTX 5070Ti或许是你唯一的选择。
因为这个预算下留给显卡的空间也就7000左右,可以选的就只有RTX 4080 Super和RTX 5070Ti,虽然在光栅性能上,RTX 4080S或许会有略微领先,但是DLSS 4.0的多帧生成是50系独占,这也意味着在4K光追下,只有RTX 5070Ti才有机会摸到高刷的门槛,RTX 4080S顶多满足个60帧运行。
图源:雷科技
不过RTX 5070Ti现阶段的价格老实说还是虚高的,即使已经有部分显卡品牌的丐版(最低配版)降到了6999元,对比官方的6299元建议售价还是涨了不少。如果你想买个外观、散热和稳定性都更好一些的型号,基本上就要去到7500元左右,老实说还是有点太贵了。
所以我还是建议大家再稍等一个月左右,估计在4月底和5月初,随着货源的逐渐充足,平均售价应该就会降到7000以内了。
如果说你是打算升级显卡,那么RTX 4070Super以下的显卡都是值得升级RTX 5070Ti的,整体的提升幅度确实明显,而且还可以满足未来的4K游戏需求。至于RTX 4070Ti及以上的显卡,现阶段升级的必要性不大,因为暂时来说还没有什么游戏是这些显卡玩不动,只有RTX 5070Ti才能跑的,除非你已经头铁上了4K高刷,否则升级后的体验提升并不会说过于明显。
但是我觉得随着50系的普及,4K高刷屏幕的需求估计也会进一步上升,估计会有更多的玩家入4K的坑,毕竟从画面细腻度来说,4K确实明显好于2K。如果以前是RTX 4090的高昂售价阻止了大家对4K的渴望,那么只要六七千的RTX 5070Ti,毫无疑问会成为4K高刷普及的推手。
电竞氛围拉满、颜值性能兼顾丨B760M冰雕X+龙耀D500G超频实战
XPG 龙耀 D500G 是威刚科技(ADATA)旗下的定位高端的电竞系列,全系搭载超频性能极佳的海力士颗粒,而且针对主流主板提供了联名款,极高的颜值 + 不俗的超频潜力,很适合搭配高性能主机。
下面分享下这套内存的超频作业,相同硬件的朋友可以直接照抄,最近有内存购买需求的朋友也可以参考测试数据,需要咨询超频相关问题可以在下方直接留言,欢迎点赞收藏打赏三连。
- 威刚龙耀 D500G 包含黑白两种配色,频率涵盖 6000 ~ 8000MHz,提供了单条 16GB / 24GB / 32GB 多种容量,甚至还提供了不同主板的联名款,可以很好搭配不同风格主机,也能满足性能党颜值党的不同需求。
- 内存全系搭载 A-Die 颗粒,RGB 灯条设计,需要的电压相比无光条更高。
- 威刚龙耀 D500G 拥有大面积的顶部灯条,颜值相当顶。海力士颗粒 + 1.95mm 合金散热马甲 + PMIC 电源架构也提供了充足的超频底气
- 内存提供了 20 年质保,虽然不是终身保但足够用到下代的 DDR6 了,放心大胆的超吧。不过正如我多次提到的,内存超频主板、CPU、内存乃至散热都要考虑到,收益和投入不成正比,8000MHz 以上适合作为内存性能测试,长期运行建议不超 7800,甜点频率 7600。
- B760 冰雕 X 虽然是 B760 标准,但堆料完全比照 Z790 主板,还有技嘉拿手的超频黑科技,纯白基板颜值也高,还有独 一 档的4 年质保+1 年换新售后,超频爱好者颜值党首选。
▼内存外盒采用大红配色,冲击感挺强。左侧是内存的实物图和型号规格,右侧的卡通人像是威刚龙耀系列的二次元形象大使 ~ Mera。说点扩展内容,Mera 这个虚拟人像是威刚专门邀请漫画家创作的,甚至还有独立的漫画作品,这样的推广形式,放眼整个硬件圈都比较少见。
▼这套内存是与技嘉联名的曜雕版,整体风格走的简约路线,纯白配色显得相当雅致。内存表面的散热马甲被分为三个部分,左边的斜纹图纹,右边的技嘉 LOGO,中间三角导光条和顶部连为一体,就算平行视角也有相当亮眼的灯效显示。
▼背面设计小有改变,XPG 代替了小雕头,右边贴着内存的型号规格。
▼内存顶部贯穿的导光条,两个品牌的 LOGO 也在这里碰头了。
▼基板厚度很足,侧面看进去内部填充了散热硅脂,马甲是 1.95mm 厚的铝合金散热片,以确保良好的散热效果。
▼搭配的主板是技嘉 B760M 冰雕 X,这也是我最近装机常用的型号。这块板子相当有特点,首先是堆料猛,14 + 1 + 1 相高规格设计, 60A 的 DrMOS管,配合 8 + 4pin 实心供电插座,轻松带动 I5 级别以上的处理器。而且这块板子采用了8 层 2 盎司铜低损耗电路板,别说 B760 这个级别,就算放在 Z790 都是很少见的存在,PCB 层数越多,布线空间越宽裕,各层之间的电磁干扰也越低,PCB 使用寿命也更长。不过层数越多工艺要求、制作成本都更高。
▼其次是颜值高,对硬件了解的朋友都知道,三 大板卡品牌都很少在这个价格区间推出白色系主板,而冰雕 X 可以称得上同价位颜值最顶的存在,纯白配色尤为适合组件白色系主机。
▼主板的散热也是疯狂堆料,银白色散热装甲几乎完全覆盖发热区域,大大的增加了和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温度的快速挥发。马甲表面,镜面工艺 、金属拉丝等不同工艺的加持也是细节满满,左侧的 AROUS 通电时还会有ARGB 效果,运行效果相当惊艳。
第三售后长,技嘉的板子只要购买一个月内在微信公众号:AORUS俱乐部 注册后就可以享有 4 年质保和一年换新,可以原厂个人送保,像小白经常遇到的CPU弯针这种问题,还能免费帮修。
▼主板搭载双PCIe 4.0*4M.2 插槽,均配备了散热马甲,支持EZ-Latch Plus 快易拆,轻轻一拨就能拆装 M.2 固态硬盘和马甲,便利性相当高。中间的 PCIE 5.0 显卡插槽则采用了全包覆式不锈钢加固,以此降低显卡对主板的压力,起到防止主板变形延长使用寿命。
▼技嘉 B760M 冰雕 X 搭载 四 条 DDR5 DIMM 插槽,最大支持192GB 双通道。技嘉这两年疯狂堆工艺难度,比如我之前详细讲解过的“背钻孔技术”就下放到了这块主板上,搭配堆料的 8 层 PCB,以及独有的“高带宽低延迟”黑科技。对内存的支持可以说相当强悍。
像这块板子就是明标支持 8266+OC,可想而知它的实力。
▼合体灯效图
手头的老演员了,14700/K/KF 是 14 代处理器体质最差的存在, 咸鱼上 SP 在 80 以上就敢当雕卖,可想而知拉胯程度。我这块 U 体质同样不行,8200MHz 都稳不了,好在折腾的多参数方面基本都摸透了,试试内存超频还是挺方便的。
▼本次测试使用的 win 11/ 64 位系统,主板 BIOS 为最新的 F5D,CPU-Z 的信息读取如下。处理器是 14700KF,威刚龙耀 D500G内存颗粒来自 SK 海力士,24 年第 16 周下线,原生频率 4800MHz, 6800MHz 分别有 XMP / EXPO 各设 一 组,时序 均为CL 34-45-45-108,电压 1.4V 。
▼XMP 本质为内存预设的超频参数,开启方法也很简单。
开机时点击键盘上 De l键,启动 BIOS 设置,红框处即为内存 XMP 预设和高带宽低延时黑科技的开关,选择开启,然后 F10 保存退出即可。
提示:记得更新主板最新 BIOS。
▼内存在XMP 6800MHz 下,默认时序34-45-45-115 ,分别开启 / 关闭主板的“高带宽低延时”黑科技,两者性能区别如下
“高带宽低延时”关闭:读取速度为 101.58 GB/s,写入速度为 89337MB/s,复制速度为 93446MB/s,延迟为 69.3ns。
“高带宽低延时”开启:读取速度为 103.48 GB/s,写入速度为 100.68GB/s,复制速度为 101157MB/s,延迟为 63.6ns。
▼威刚龙耀 D500G 搭载海力士 A – DIE 颗粒,拥有极佳的超频潜力,8000MHz 属于基本盘,这里先晒下 TM5 过测图,整体性能提升都超过了 10%
- 读取速度为123.79GB/s , 对比 XMP 提升 21%
- 写入速度为123.28GB/s , 对比 XMP 提升 41%
- 拷贝速度为119.60GB/s, 对比 XMP 提升 31%
- 延迟为 59.2ns , 对比 XMP 优化 17%
▼DDR5 内存超频的具体步骤前面做过多次讲解,小参也可以照抄,这里不再赘述。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最关键的CPU VDDQ / CPU VDD2,因为硬件体质不同所以无法照抄,只能自行调试。像我这块 U 已经被我摸得门清,只要压测出错,小调这两个数据即可。
▼对比下6800MHz 和 8000MHz 的游戏表现吧,搭配显卡为索泰 RTX 4080S 月白,测试项目为 3D MARK 中的Fire Strike Extreme
威刚龙耀 D500G在 XMP 6800MHz 时,总分 33231分,显卡得分 34217、物理分数 50242,综合分数 19276。
提升到 8000MHz 时,总分提升为 33306分,显卡得分34316、物理分数 50697,综合分数 19195。
DDR5 时代的海力士颗粒真是强的离谱,本次测试的威刚龙耀 D500G 同样不例外,小调几把就能轻松上 8000MHz,很好的兼顾了性价比。主板方面,技嘉 B760M 冰雕 X 主板拥有媲美 Z790 主板的堆料级硬件组合,配合各种黑科技能更完美的展现 DDR5 内存的魅力,外形工艺在同价位产品中也是相当亮眼的存在,长达 四年的质保服务也是其一大卖点。两者配合使用,不管是追求颜值还是热爱超频,相信都能让你满意。
关于本次B760新微码让风冷压住14700K!搭配RTX4080S玩爽4K分辨率游…(b760新微码让风冷压住14700k!搭配rtx4080s玩爽4k分辨率游…)和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用户评论
残花为谁悲丶
刚看了这篇文章,有点不敢相信!风冷居然能把 i7-14700K 压制了?我手里现在用的 B760 主板就差这个微码更新,看来得赶紧下了。想想14700K+RTX4080S玩4K游戏,那真的爽到飞起!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oО清风挽发oО
这篇文章简直是给那些想省钱DIY玩家的福音啊!不用买贵的散热器就能让CPU发挥性能,搭配最新的 RTX4080S 又能玩上流畅的 4K 游戏。我现在还在用上一代平台,看着这个B760的新微码真的太心动啦!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已麻木i
风冷压住 14700K ?这有点夸张吧? 就算真能达到作者说的效果,4K分辨率的游戏帧数估计也还达不到主流游戏玩家的期待吧。毕竟现在CPU性能升级的速度一点都不慢,这么一对比就感觉B760平台的定位是偏向家用娱乐,而不是高性能游戏玩家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白恍
我一直觉得风冷对高端处理器来说还是有点局限性,特别是14700K这种强劲的 CPU。即使新微码能让核心温度降低一点,长时间玩游戏恐怕也容易发热过温吧? 还是那句话,想要完美体验高分辨率游戏,还是要考虑水冷系统或者其他更先进的散热方案。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丶一切都无所谓
B760平台我一直都不太看好,但没想到这次新微码带来了意外的惊喜!4K 游戏流畅度提高了不少,确实可以玩得爽翻天!不过我的预算有限,RTX 4080S还望未来能降价再入手~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暯小萱◆
我原本打算攒个配置来玩《星际争霸》 ,现在看到B760主板的新微码加上 RTX 4080S 的组合,感觉这个平台很适合用来玩 4K 游戏。这样一来,我的游戏画面质量就能大幅提升,体验感也要更佳!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算了吧
这篇文章说得真好!我手头上有一台风冷,本来打算升级主板的时候就想着入手一个带液冷的,但现在看来这个新微码可以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样省下不少钱,又能玩上高画质游戏,真是最棒的选择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太难
文章中虽然提到了搭配 RTX4080S能实现流畅的4K分辨率游戏体验,但我相信对很多玩家来说,RTX 4080S 的价格依然很高的。 或许B760平台的新微码能够提升风冷散热性能,但仍然无法完全替代更高效的液冷系统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病房
现在游戏都越来越吃配置了,B760更新这新微码能让风冷压住14700K ,搭配4080S确实能玩出不错的体验。我之前一直用着老平台,准备升级了,这个新微码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惊喜,感觉我的游戏体验又能提高一大截!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爱到伤肺i
这文章说的不错,但我觉得还是需要根据个人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散热方案,毕竟风冷和液冷各有优缺点。 B760的新微码能够提升风冷性能,但这并不代表所有情况下都能完全替代液冷!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柠夏初开
这篇分析贴就是我想要看的!我一直觉得B760平台对游戏玩家来说性价比很高,现在有了这个新微码,搭配RTX4080S玩游戏就能享受更流畅的体验!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摩天轮的依恋
真的还是建议大家多关注一下自己实际的游戏需求和预算。如果追求极致性能和稳定性,还是推荐水冷散热方案。不过B760平台的新微码确实是个不错的性价比选择,可以让我省下不少钱!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从此我爱的人都像你
这篇文章让我对 B760 平台充满了期待!风冷能够压制 14700K ,搭配 RTX 4080S 玩 4K 游戏简直太棒了。 我准备升级电脑配置,这个平台绝对是我的首选!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那伤。眞美
看到这么酷炫的B760主板新微码更新,我立刻去淘宝上搜了一下价格,感觉比预期要便宜一些。现在这个年代想要玩流畅的4K游戏真的需要一套高性能的配置,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多启发!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丢了爱情i
对于大多数玩家来说,追求极致性能可能并非首要目标。B760 平台的新微码能够让风冷发挥出不错的散热效果,搭配 RTX 4080S 玩游戏体验相当不错。 我觉得性价比很高!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她的风骚姿势我学不来
如果玩的是不是特别 demanding 的游戏,比如一些休闲游戏或策略游戏的话,估计B760平台的新微码加上风冷就能满足了的需求。 对于那些喜欢挑战最高画质和帧率的玩家来说,或许还需要考虑更高级别的散热方案!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红玫瑰。
虽然B760 平台的新微码能够提升风冷性能,但我仍然建议大家在购买主板之前,仔细了解自己的实际需求和预算,选择最适合的配置组合!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