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妙控板 MagicTrackpad 触控板—imac触控板和妙控板

苹果的下个时代,从今年双十一开始今年6月份苹果WWDC的最后,苹果对外公布,讲开始把自家的Mac产品线,从Intel芯片,逐步转向自研的ARM架构芯片,并对外宣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Apple 妙控板 MagicTrackpad 触控板—imac触控板和妙控板这个问题,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苹果的下个时代,从今年双十一开始

今年 6 月份苹果 WWDC 的最后,苹果对外公布,讲开始把自家的 Mac 产品线,从 Intel 芯片,逐步转向自研的 ARM 架构芯片,并对外宣布年底,自家全新的 ARM 架构芯片 Mac 产品将亮相。

昨晚,苹果对外发布邀请函,将今年第三场秋季线上发布会的时间定在了北京时间 11 月 11 日的凌晨 2 点。

毫无疑问,这场发布会,使用 ARM 架构芯片的全新 Mac 产品会成为主角。

先做一些历史回顾:

2005 年 WWDC 上,乔布斯说:展望未来,尽管我们已经拥有很出色的产品,也有一些出色的 PowerPC 产品,但在未来,我们可以为你们构建一些很出色的产品,但我们不知道怎样在未来的 PowerPC 蓝图里构建它们。所以我们需要这样做。

接下来,就是一年之后,当时的英特尔 CEO 拿着一块晶圆在 2006 年的 Mac World 登场,象征苹果的 Mac 正式转向 Intel 的 X86 芯片,在过去的 14 年间,Mac 一直使用 Intel 芯片,也获得了相当多的销量。

直到 2020,苹果决定将自家的 Mac,转回自家的苹果芯片。

两年前的 WWDC,苹果宣布了一个叫Marzipan 的项目,随后继续解释,Mac是为自己的硬件开发的,比如键盘和触控板,显示和存储灵活性以及强大的性能。

但只要用 Intel 的 X86 处理器一天,本质上,苹果电脑就很难和其他的 PC 拉开差异。所以苹果选择了自研芯片,从 Intel 芯片,转移到自研的 ARM 架构芯片上。

简单来说,用了 ARM 自研芯片,苹果就可以根据自己都有硬件想法来规划自家芯片的性能分配,达到高性能+低功耗的独特效果。

就像在今年 6 月份的发布会上展示的内容一样,在一台用着 A12Z 芯片的 Mac 系统上,苹果的 Final Cut Pro X 可以流畅剪辑 4K 素材。而发布会上展示的剪辑效果,即使是用目前使用者 Intel i9 芯片的顶配 16 寸 MacBook Pro,都很难特别流畅。

而更重要的是,当 Mac 使用了 ARM 架构,目前所有的 iOS 和 iPadOS 上的 app 都可以直接兼容到 Mac 上,而无需独立开发,这毫无疑问拓宽了 Mac 的使用场景以及架构优势。

弃用 Intel,其实原因有两点:

首先是 Intel 相当拉胯的迭代性能。如果把历代苹果产品做个,在 2013 年到 2019 年的 6 年时间里,使用 Intel 芯片的 MacBook Pro,单核性能只增加了 25.4%,多核性能增加了 122%,但这还是直到 2018 年在 Intel 更新了 Coffee Lake 芯片后,多核性能才开始大幅提升。

而同样是这段时间,iPhone 使用的苹果自家 A 系列新品啊,单核性能增加了整整 5 倍,直逼 Intel 芯片,多核性能增加了 6 倍。

除了性能,个性化定制其实是苹果选择将 Mac 转向自家产品线的最重要原因。

比如今年 A14 芯片中强调的神经网络引擎,苹果很早就把它用在了 A14 芯片上,在今年 WWDC 上,苹果也展示了用全新的 Final Cut Pro,通过神经网络引擎,使用图像识别技术对视频进行分析与裁剪。

MacBook Pro 在 2016 年加入了指纹解锁功能,出于安全性考虑,苹果想把这些信息,隔离在一个单独的硬件里。

但英特尔不能定制,所以苹果只能外挂一个 Arm 架构的芯片,储存这些数据。后来的 Touch Bar,“嘿,Siri”,多媒体加速器,这些功能,都整合到了它的升级版, Apple T2 芯片里。

但当 Mac电脑用上 Apple Silicon 之后,外挂芯片、散热、外挂显卡和性能问题都迎刃而解。

因为 ARM 架构的能效比更好,所以 ARM 芯片的笔记本,可以通过减少电池容量,让设备更轻薄。ARM 台式机能使用无风扇设计,让机身变得更小更紧凑。

Apple 妙控板 MagicTrackpad 触控板—imac触控板和妙控板

不出意外,在双十一这场苹果发布会上,苹果会首先发布一台使用 ARM 架构的轻薄本,毕竟上一代 12 寸 MacBook 已经下架,是时候用一款新机填补这个定位空缺了。

当然,苹果将 Mac 切换到 ARM 架构,要面临的最大问题将会是整个软件生态的颠覆与迁移。从今年 6 月份的 WWDC 到十一月的发布会,苹果留给开发者测试的时间只有 5 个月,所以这也就不难理解,在目前的传闻中,最有可能更新的产品线是 12 寸的 MacBook,因为这条产品线的定位,本身就不是 Pro 级别的专业用户,而是日常用户。

像 MacBook Pro、iMac/iMac Pro 以及 Mac Pro 这样的专业“吃饭工具”,在未来几年肯定还是会使用 Intel 芯片,来保证专业用户的专业软件体验。

但不得不说,苹果这样的转变,其实是在下一步大棋。

如果你对过去 10 年的数码设备足够了解,肯定会说这样的尝试微软已经在 window RT 上做过了,失败放弃了,骁龙处理器的便携轻薄电脑也卖得不好。但注意,失败的原因就在于 PC 系统上没有移动生态,没有开发者为 ARM 的 windows 来开发 app,而基于 ARM 的 iPhone 和 iPad,已经发展处一个每年能牵动 5000 多亿美元的 App Store 生态,Mac 作为桌面端系统,去兼容像 iPhone 以及 iPad 这样的移动设备 app,是非常容易的。

而如果你岁数再大点儿,了解一些关于 iPhone 初期的故事,就会知道:

在 iPhone 和 iPad 初推出之时,一直有传言指苹果将采用英特尔的 x86 芯片作为处理器,而英特尔的 Moorestown 亦据说是冲着当 iPhone 的处理来来设计的。然而,乔布斯打算为第一代 iPad 配上英特尔的芯片之际,当时还是苹果员工、被视为 iPod 之父的 Tony Fadell,指 ARM 远比 x86 更简单、更省电,并很激动的以辞职作威胁,阻止乔布斯采用 x86。

最终,英特尔与 iOS 擦身而过,然后给他们留下一个世代的遗憾。而苹果选择在 iPhone 上使用 ARM 架构,则是后来十多年让整个智能手机界跟着自己屁股后面跑的胜利根本。

现在,苹果想在 Mac 上复制当年 iPhone 一样的革命,借助目前整个苹果生态的优势,让苹果真正建立起从硬件到软件的壁垒。

这十年里,苹果一直在努力把 macOS 和 iOS 融为一体。

2010 年,苹果发布了 Magic trackpad 触控板,Mac 电脑第一次有了多点操控手势,和Mac Appstore。

2011 年,macOS 加入“全屏”、“启动台”、“窗口管理器”。

2012 年,苹果把“提醒事项”、“备忘录”等等 iOS 上的原生App,移植到了 Macos 上。

2014 年,苹果在 MacOS 里加入了“通知中心”、“Spotlight”,这些 iOS 上的功能。

2015 年,macOS 在界面里加入了更多手势操作,比如手指滑动删除。

2016 年,macOS 加入 Siri,界面也像 iOS 靠拢,变得更加扁平。

2017 年,MacBook Pro 加入了触摸操控的 Touchbar 和 Touch ID。

2018 年,macOS 移植了 新闻、股市、语音备忘录等 iOS 上的应用。

2019 年,iPadOS 开始支持分屏。

2020 年,iPadOS 14 加入侧边栏功能……

在 WWDC 2020 上 ,苹果示范的 ARM Mac ,已经彻底适配了 iPad 应用。

Apple 妙控板 MagicTrackpad 触控板—imac触控板和妙控板

在未来,苹果很有可能会让中低端的 iPad 不变,继续负责普通的娱乐市场,就给中老年人看看电视剧啊,哄哄小孩什么的。

高端的 iPad Pro 搭配妙控键盘,取代低端 MacBook。可以满足轻度用户,也能继承 iOS 的应用生态。

你说可能会在这场发布会上发布的 12 寸 MacBook 岂不是很尴尬?

想想上一代 12 寸 MacBook 的历史价值,就会发现,对于消费者来说,只要你没有特别专业的特定软件需求,在这款最小的 MacBook 上,你能体验到未来几年 Mac 产品线最先进的技术。

上一代的 12 寸 MacBook:

1. 是苹果整个 MacBook 产品线镂空透光 logo 后第一款用“实心”logo 的 MacBook 产品。

2. 是 MacBook 产品线中第一款用蝶式轻薄键盘的产品。

3. 是 MacBook 产品线中第一款用 Froce Touch 压力感应触控板的 MacBook。

4. 是 MacBook 产品线中第一款用全功能 USB-C 接口的产品。

那么在全新的一代 12 寸 MacBook 上,完全有理由相信,你会看到更多、更新的技术创新点。即使在短期内,ARM 的架构转变可能会导致全新的 MacBook 面临如同上一代同样多的争议。

但不可否认的是:数字时代,人们总是想把越来越强的计算力随身携带,随时为人所用。无论是笔记本电脑,iPad,还是 iPhone,都基于这一点诉求。我们虽然不能否认,专业的生产需求确实需要专业的生产工具,但对于日常轻量化需求,设备的融合一定是重要的发展趋势,且设备间融合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今天是 Mac 转向 ARM,给了电脑和其他移动设备融合的可能,明天可能是平板电脑会真正变成电脑,后天就可能是智能手机变成另外一种形态的随身设备。

最后,发布会当天见。

妙控鼠标使用指南

苹果一直发布了很多周边的配件,最著名如iMac Pro的滚轮套件,4个轮子的售价高达5k。似乎只有苹果才有这样的溢价能力了。但毕竟是专业设备需求的是专业口对口,轮子暂不讨论,直奔今天的主题,Magic Mouse真的是不好用么?对于老大哥Magic Trackpad妙控触控板是否有能力一战?我有话要说

外观:一块弧形亚克力板流线造型的鼠标配上后面银色铝合金的外观,光面面板,正面只保留了一个苹果的logo,没有任何按键,和传统意义上的左右键滚轮鼠标一对比似乎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苹果一直都是极简主义引导者。是一个把白色配色做成高级感的设计公司。背后两条PP材质的防滑条,激光扫描仪和开关键在鼠标的顶部位置。中间是一个logo,下面印刷着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还有充电参数型号和序列号。最底端的是一个lighting的充电接口。一代的Magic Mouse是上电池的,二代开始是充电式的了。过去一代就发生过很多电池漏液的问题然后鼠标报废。所以现在的话更建议买充电式的二代,而且环保。现在新款的鼠标会随机附送一根C口转lighting的编织线,以前是普通版的usb线,价格也上涨了。取消了深空灰配色。

功能:顾名思义鼠标的作用就是操控整个桌面系统的点击,滑动拖拉。因为我用的是MacBook Air,即使是自带触控板的好用程度要高于鼠标,但是我依然觉得是分离式鼠标和键盘在桌面上操作会比在一个笔记本敲字来的舒服。鼠标拨开开关iMac或者是MacBook会自动配对,在设置鼠标图标那里可以对已配对的鼠标进行偏好设置。单点就显示单击,靠左边的位置对应传统鼠标的右键。单指上下滑动是滚轮。双指轻扫切换桌面。双指轻点显示多任务。但是无法像触控板那样直接开启启动台。

iPad Pro也是可以配对Magic Mouse的。同样也是打开蓝牙,直接配对就行。但是一个鼠标只能关联一个设备,所以另一个设备再次配对的时候需要选择取消配对。另,10.5的iPad Pro或之前的iPad Pro不能完整支持鼠标,有可能会引起蓝牙完整功能性,这里只推荐全面屏以后的iPad Pro配对使用。

和Magic Trackpad的较量:苹果的触控板一直是业界做的最好的触控板,全方位的Taptic Engine马达让你在任意区域都能触控,轻点和重压的设计,6s的3d touch就是来自于触控板,虽然iPhone上的3d touch被Haptic Touch代替,但是原理依旧是触控板来的。

那么鼠标和触控板究竟是如何选择呢?如果是iMac的用户毫无疑问肯定是触控板的,因为响应程度,磨砂玻璃的顺滑程度和一二级响应都是很出色的。但是我觉得Magic Trackpad的按压感并没有MacBook Air自带的触控板踏实,就是有种空空的感觉。鼠标的使用逻辑更契合桌面使用,并且面积只有触控板3/1大。一个是整个手去操控,一个只能用手指去操控。综合性能来水鼠标并不会太差。

用户评论


入骨相思

真的香!我之前一直用的就是苹果原生的电脑自带的那块触控板,后来买了MagicTrackpad简直不要太爽!滑动丝般顺滑,触摸反馈灵敏。配合我的iMac使用简直是绝配,以后再也不用用那块 clunky 的键盘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蝶恋花╮

刚入手 iMac,就想着要买一块好的触控板来搭配。看了很多评价,最终还是定了 MagicTrackpad,感觉价格有点高啊,但用了之后就觉得值。真的比原装的舒服多了!尤其它的多点触控功能很强大,可以同时控制多个应用切换窗口什么的都超级方便。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ˉ夨落旳尐孩。

对于经常处理文字和图像的用户来说,Apple 的妙控板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流畅的操作体验能带来很好的工作效率提升。不过对于偶尔用电脑玩游戏的玩家来说的话,我觉得一块专门的鼠标可能会更合适一些。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初阳

买了 MagicTrackpad 以后,感觉我的手从颈椎病边缘回转了。之前一直用的笔记本触控板搞得老腰都不行了,现在用苹果这个新触控板,手指滑动真的超舒服,尤其它的静音功能也很棒!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三年约

买 iMac 的话,如果预算充足,强烈建议入手 Apple 妙控板,体验感真心说不一样。但是要注意的是,需要连接 Mac 系统才能使用,如果是 Windows 用户的话暂时用不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没过试用期的爱~

个人觉得苹果的触控板价格太贵了,性价比不是很高,特别是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没有必要花大价钱买这个玩意儿,用一个普通的触控板也是完全够用啊!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半梦半醒i

以前一直在犹豫要不要换 MagicTrackpad,看了很多测评后还是决定下手了,结果果然没让我失望!使用起来真的超级方便,多点触控功能简直太强了,可以轻松完成各种操作。唯一的缺点就是价格有点贵…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桃洛憬

对于经常打字的用户来说,Apple 的妙控板绝对是個不错的選擇,它的按键体验比普通的键盘要舒适一些,而且敲击的声音也很安静,可以减少打扰周围的人。但这块触控板真的很大啊,桌面需要留出比较大空间才能摆放。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冷月花魂

买 iMac 用的默认触控板感觉太小了,手势操作很不方便,所以果断入手 MagicTrackpad,现在使用起来舒服很多,多点触控真的很棒!强烈推荐给想要提升效率的用户!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等量代换

我一直以为触控板的功能就那样,没想到 MagicTrackpad 的体验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滑行流畅、响应速度快,再加上各种个性化设置,简直是个神器!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短发

MagicTrackpad 只能说好用,但我觉得它的设计有点奇怪,边缘曲线太柔和了,不太适合长时间使用。而且它最大的问题就是价格实在是太高了,性价比不高…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烟花巷陌

买了 iMac 后发现自带的触控板真心不好用,经常卡顿和延迟。后来买了一个 MagicTrackpad 以后,感觉简直天堂与地狱之区别!滑动的流畅度提升很多,多点触摸功能也很实用,强烈推荐购买!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来自火星球的我

我之前一直觉得 Apple 的触控板就是营销炒作罢了,没想到真体验了一下又完全被颠覆了。MagicTrackpad 确实非常优秀,尤其是它的静音功能和响应速度超赞,简直是办公利器!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搞搞嗎妹妹

苹果的妙控板价格真的太不合理了,它只是个触控板而已,又不是什么高科技产品。而且我觉得它最大的问题就是体积太大,不太适合携带出门使用。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炙年

对于码农来说,一个好用且舒适的触控板至关重要。MagicTrackpad 的超低延迟和流畅的操作体验让我效率一下子提升了一大块。值得推荐!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屌国女农

Apple 妙控板确实很不错,但它的设计有点不贴心,尤其是它无法连接到其他设备,只能局限于苹果生态系统。对于跨平台用户来说,这真的是一个很大的限制…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程序开发

HTC HD7S、htchd7刷机系统

2025-8-16 12:30:02

程序开发

E人E本T8(普通版)和苹果iPad、e人e本平板怎么样?

2025-8-16 12:50:0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