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世界x档案第二章 经典游戏音乐拾遗
我是一个感性的人,很喜欢收纳各种能够装点记忆的要素,音乐就是其中之一。尽管绝大部分时候我都不得不埋首于永远都写不完的测试之中,但在短暂而宝贵的休息时间里,我还是喜欢在午后沏上一壶蜜兰香或者普洱,然后戴上耳机,在被染成琥珀色的阳光中寻找音符背后那些鲜活的记忆。很巧的是,我的大部分收藏都与游戏有关,而这些音乐的背后,自然也就串起了pc、diy以及游戏的许多点点滴滴。
您与pc以及游戏之间,又有多少需要用音符来唤醒的记忆呢?
也许在堂堂礼拜一就进入这样一个充满了回忆和音乐的节奏当中有点对不起工作,但忙里偷闲得几回?繁忙之中静下心来重温一些美好的东西,并且借此来换一种眼光和角度来重新审视伴我们成长的pc以及游戏,倒也不失为一次别样的体验。所以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合着那些经典的音符,去追寻一些属于我们、游戏、音乐以及pc硬件的美好记忆吧。
我知道你们一定在想最终幻想的音乐,这种太过经典的东西是不用“拾遗”的
顺带一提——最终幻想、星际争霸、魔兽世界……也许当您看到题目以及本文主旨的一瞬间脑海里会首先响起这些游戏的音乐,但请您放心,这些游戏的音乐今天都不会出现(……)。我们的宗旨在于“拾遗”,所以我们要寻找的自然是那些被人们遗失但却不该被遗失的佳作,还有伴随它们的那些几乎被我们遗忘却又不该被遗忘的,属于游戏以及硬件的记忆。
和弦时代
大多数人的游戏初体验应该都不属于pc,在那个8位机流行的年代,“小霸王其乐无穷啊”成了我们接触游戏世界的窗口之一。fc/pce平台上的经典大作简直数不胜数,但其中以音乐出彩的却不多,恶魔城就是其中的典型。由矩形波俱乐部(kukeihaclub)亲手打造的一系列恶魔城主题音乐极好的烘托了游戏的气氛,《vampirekiller》便是当中的佳作。短小的长度、鲜明的转折、直接有力的叙事性旋律以及明快的节奏让它成了历代吸血鬼猎人的最佳注解。也许正是因为它太过切题,所以反倒成了空气一般的存在而不被人们所注意吧。
《雨》完全可以作为灵儿为人母之后的主旋律
在前pc游戏时代,尤其是中国玩家的前pc时代,仙剑奇侠传显然是无法翻过的一页。对纠结情感和武侠梦的刻画让仙剑赚取了无数眼泪,但也正因为此,大多数人的仙剑音乐记忆都停留在了《情怨》,《蝶恋》,《白河寒秋》甚至热热闹闹的《比武招亲》,经典的这首《雨》反倒成了被忽略的对象。在婉转且富有层次感的midi音符当中,干涸大地的回春以及万物复苏的喜悦与感动都十分具象化的流淌着,赵灵儿那凌驾在个人情感之上的对于生命的大爱,甚至是女娲一族凄婉甚至是悲壮的命运,都在这首《雨》当中得到了最棒的诠释。
(哔~)色警报是许多即时战略玩家心目中无法割舍的记忆,但如果没有c&c的成功和积淀,westwood也不可能开发出这款备受争议的佳作。硬朗的科技感,在当时颇显真实的战争体验和兼具趣味与挑战的游戏过程无疑是c&c永恒的亮点。无需多言,接下来的这首电子范儿十足的《justdoitup》完全能够将我们带回到gdi与nod那紧张激烈的战争当中。
如果没有c&c,我们是不会看到经典的(哔~)色警报的
其实对许多人而言,最初的那段在pc以及家用机渡过游戏时光才是最值得珍视的记忆。尽管那时的pc和家用机都粗陋的像史前工具,由它们输出的游戏画面基本上可以说就是一堆移动的色彩团块,游戏音乐和音效更是只有“滴”和“嘟”两个选择,与现在的游戏相比,它们甚至比积木还要简单,但它们却为我们打开了游戏这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最纯真的快乐。
在这最初的快乐中,midi和弦那虽然远称不上丰富真实但却简单明快的旋律无疑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而成在这份快乐的硬件,无疑是声卡这个与声音连接最紧密的pc硬件了。
基于模电且用料颇丰的isa声卡
在dos时代,pc最初的声音是相当稚嫩或者说原始的,以处理midi为主的声卡在今天看来简直就像是玩具一样,频流处理几乎全部靠cpu完成,甚至连视频流的声音解码都需要解压卡从旁协助甚至全盘接手,但正是这抑扬顿挫的“滴滴哒哒”为我们带来了最初的快乐。声卡在dos时代的存在感虽然稀薄,但其本身也同其他diy硬件一样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并在接下来的windows时代走向成熟。
激光与交响
在windows时代,即时战略成了发展最为迅速的游戏类型之一。星际争霸、魔兽争霸、c&c:泰伯利亚之日,黑暗王朝,太多即时战略大作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出现,这也许就是我们拾忆的对象——横扫千军最终沦为小众的原因吧。横扫千军是jeremysoule初尝音乐监制的首款游戏大作,他所使用的快节奏交响曲风成了横扫千军战争过程的最完美注释,《forestgreen》是其中气势最为恢弘的一曲。以弦乐组开场的进行曲旋律畅快淋漓,略带“移动谢伍德森林”感的氛围在木/铜管组加入后自然的向着明快和力量感转移,并在最终全乐团配器到齐之后达到高潮,大战前急行军中混杂着紧张与兴奋的刺激感通过耳朵直达内心。即便是今天,我仍旧能从其中逼真的感受到在横扫千军游戏过程所体验到的火爆战争场面。jeremysoule在横扫千军当中奠定了自己的个人音乐特质,并陆续带来了《激战》以及《上古卷轴》等一系列游戏佳作。
即时战略游戏的里程碑之作——横扫千军
平心而论,游戏音乐的大作其实更多地出现在了家用机平台。xenogears在ps平台的rpg游戏史上地位是显赫的,为其博得赫赫声望的除了丰满的剧情以及畅快的游戏体验之外,还有光田康典勤力打造的完美游戏音乐。无论宁静如美梦版的《creid》还是凝重的《冥き黎明》,xenogears的音乐都已经达到了音画一体的等级。《飞翔》在其中并不是最引人瞩目的一曲,但却是让我在游戏当中第一次感动到落泪的曲目。当从“良心系统”获知真相之后擦干眼泪并克服恐惧的maria勇敢的同已经异化的父亲nicola进行战斗时,她同父亲之间感人至深的亲情以及与之相辅相成的正义感如同画卷般铺展开来,绝佳的烘托了游戏和剧情的气氛。《飞翔》采用的电子键盘+管弦乐配器庄严典雅,层次感并不复杂但却传递了充沛的力量,即便单独欣赏也不失为一首优秀的乐曲。
无论剧情、画面、游戏系统还是音乐都达到ps平台殿堂级的rpg神作——一xenogears
英雄无敌3:埃拉西亚的光复在回合制策略游戏领域的地位毋庸置疑,它甚至成了许多玩家对英雄无敌系列游戏最美好的回忆。但你记得其中的经典音乐么?《ramparttowns》是壁垒城的主旋律音乐,整曲简单、直接且夹杂着淡淡的宗教庄严感,其间的优雅和神秘与势力的特点几乎完美地融为一体。许多人都觉得壁垒城是英雄无敌3当中最美丽的城堡,这首主题音乐无疑助益颇多。
与《ramparttowns》完美契合的堡垒城
注意到变化了吗?在这一轮回忆当中,我们的游戏音乐已经从简单的和弦音和电子乐进化到货真价实的音轨音乐,而且还都是配器相当丰富的交响音乐了。乐感和真实度的增强带来了游戏感受的明显提升,而且变真实还不仅仅是音乐,游戏的音效体验在此时也有了质的飞跃。
随着windows操作系统以及cd-rom的快速普及,pc平台游戏进入全盛时期,声卡也随着游戏以及多媒体设备/需求的发展而进入了全盛时期。diy硬件技术的进步让很多过去存在于游戏制作者脑海中的梦想得以实现,解码器、合成器及处理能力的提升带来了出色的音效音质,isa向pci总线的过渡为声卡带来了充沛的带宽支撑,多声道立体声以及空间定位等概念在这一时期也开始在声卡当中得到实践。更丰富的应用能力创造了庞大的需求,让独立声卡进入了全盛时期。
pci声卡的经典之作——soundblasterlive!
此时的声卡已经不再是dos时代那个玩具了,它的表现已经达到了满足绝大多数人耳朵的等级,这种成熟与其他硬件的进步一起推动了游戏界的发展,让游戏开发者有机会在游戏当中使用更真实的音效和更优美的音乐来营造游戏环境,从而让我们进入了更加细腻完美的游戏世界。整个diy硬件界,在这一时期都处在类似的高速增长以及欣欣向荣中。起码在当时,声卡最终的命运几乎是任何人都想象不到的……
数字之殇
质量效应是pcrpg游戏的绝对经典之作,硬科幻迷、故事党以及画面至上者都能从中获得自己想要的完美体验。但与我们其他的拾遗对象一样,质量效应的游戏音乐同样被许多玩家所忽略。其实与其他经典佳作一样,质量效益的音乐同样对剧情起到了绝佳的烘托作用,这首短小但与游戏过程完美结合的《unchartedworlds》正是其中之一。
波斯王子带来的浓郁中东风格以及独特游戏体验是许多玩家津津乐道的,但在辗转腾挪间揭开重重机关或将敌人化作点点流沙的时候,你是否注意过耳畔响起的优美旋律呢?与质量效应类似的,波斯王子系列的背景音乐同样与主题和游戏过程深度融合且相得益彰,这首《theprinceofpersia》便是其中的佳作,由管弦乐组以及合唱组构成的主旋律不仅勾勒了一副宏大唯美的波斯风画卷,同时也直观的刻画了王子所面临的危险紧张的前途命运。如果你之前未曾注意过它,现在是个很好的回忆的机会。
极品飞车7的配乐虽然“懒惰”但效果拔群
漂移、追逐、刺激的直道加速和城市飙车,极品飞车7是极品飞车历史上绝对值得纪念的一代作品。同其他佳作一样,音乐对这款游戏的助力同样颇丰,而且也已经成功到了“背景化”甚至不引人注目的程度。极品飞车7对于音乐的尝试虽然略显偷懒但绝对成功,它直接收录了几十首经典的流行音乐来充当游戏的背景配乐。在这些节奏感极为强烈的rap以及摇滚乐的烘托下,自由不羁以及对速度的追求仿佛飘荡在空气中一般,这让令人血脉贲张的地下狂飙过程几乎成了真实的存在。《getlow》是其中漂移关常用的背景音乐,记忆中的滋味还是交给音符来诉说吧。
盛极致衰是谁都无法避免的宿命,声卡也不例外。随着数字音频格式的发展以及多媒体需求的进一步增长,游戏的音乐音效质量越来越高,声卡的运算能力也随之越来越高,能够实现的音效类型以及质量均日渐丰富和真实,甚至已经能够在游戏中还原相当一部分接近自然质量的音效了。得益于此,游戏的表现手法也变得越来越富有张力,逼真的音效和动听的背景音乐更加紧密且自然的融入到了游戏过程当中,成了烘托气氛的理想选择,我们在游戏世界当中的投入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是遗憾的是,声音的真实度对大多数人而言并不像视觉真实度那样明显,大部分消费者对于声音的需求其实很好满足,所以独立声卡遇到了自己的梦魇——集成声卡。
“小螃蟹”最终成了几乎所有独立声卡的梦魇
集成声卡其实并不比独立声卡年轻,但却因为传统声卡固有的模电工作形式而受到来自性能需求的压制。集成意味着小巧和复杂干扰环境,这与声卡原本的性能和音质诉求是背道而驰的,所以集成声卡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为声音爱好者所不齿,被认为简直就像是压缩饼干一样的存在。可就是这样的“压缩饼干”,却在音频数字化时代同cpu一起让独立声卡这位正餐撤了席。
另一位独立声卡杀手——intel
音频数字化之后,声音信号的处理从模拟形式转化到了纯数字形式,这就给了ac97/hdaudio等基于cpu的软件/半软件解决方案巨大的机会。随着diy硬件持续数年的高速增长,cpu的性能已经有了本质性的提升,只需要甚至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运算资源就能完成数字音频的处理任务,声卡只需要保持最基本的转换和输出能力即可,而这部分能力以及所需的成本几乎都算不上是“硬件需求”,完全可以放在诸如主板之类的其他地方。所以尽管声卡的处理能力还在增长,但基本上能够满足需求、同时对消费者而言廉价到近乎于完全免费的集成声卡所造成的冲击依旧是毁灭性的,它直接造成了独立声卡的萎缩和最终消亡。
伴随着游戏音乐以及音效的日臻完美,快餐也彻底击败了正餐。diy硬件正在高速发展,但声卡却越缩越小并寄生在主板的一个小角落里,被其他硬件的蓬勃发展掩埋在了一片繁荣之中。
磅礴与凋零
也许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皇牌空战系列,甚至追求真实的模拟驾驶类游戏爱好者戏称其为空中魂斗罗。但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否认该系列的音乐素质。无论是zero中素有“飞翔的弗拉门戈吉他”之称的《zero》,五代中咏叹调般的《unsongwar》还是六代那令人热血沸腾的《theliberationofgracemeria》,皇牌空战系列的御用作曲家小林启树带来的空战交响历来都是殿堂级的游戏配乐。《rebirthfromsandstorm》来自皇牌空战7:突击地平线,同样由小林启树执笔,该作同时也是皇牌空战系列首次登陆pc的作品。充满神秘的中东风旋律在提示故事发生地的同时完美的阐释了整个游戏的主题,由舒缓到紧张再到激昂的变换自然流畅,带给人强烈的临场感以及使命感。该曲让pc平台用户首次体验到了皇牌空战系列电影级的音乐处理手法,同时也不失为单独欣赏的理想选择。
皇牌空战的音乐一直都是殿堂级的经典交响
韩国网游在许多人眼中也许还没摘掉“肉色”的帽子,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近年来韩国网游在画面以外领域的进步,音乐便是其中之一。如果是第一次聆听,你会想到这首《flyintosky》出自著名韩国网游剑灵么?由岩代太郎完成的这首配乐充满了强烈的音画感,在凝重、庄严的交响曲风当中融入了丰满的喜悦与灵动,首次习得轻功并翱翔于群山峻岭之间的玩家完全能够被这首配乐打动并彻底融入到游戏过程当中。《flyintothesky》在旋律上烙入了明显的岩代太郎个人风格,浓重大气且主题鲜明,即便不是剑灵的玩家,我觉得这首曲子依旧不容喜爱音乐的人错过。
第一次飞上天际时,你是否被《flyintothesky》以及剑灵这部游戏所打动呢?
作为波斯王子的完美继任者,刺客信条同样为我们带来了新颖且相当好玩的游戏体验,也同样拥有优秀到完全融入游戏,以至于会被人忽略的背景音乐。《fightclub》是刺客信条3主角同英军在酒馆内打斗的bgm,同时也是大部分徒手格斗场景的背景音乐,节奏明快且自带酒吧气味的小提琴将紧张打斗中玩家内心的悸动和惩恶扬善的喜悦如电影版展现在眼前,即便没玩过该作,你也完全能够从音乐中想象游戏所要刻画的场景。
《fightclub》与前几首曲目一起阐释了当今pc游戏音频部分的最大特点——在高质量的无损数字音频的推动下,游戏的配器已经达到电影级并与游戏过程完美融合,成了游戏气氛最佳的烘托者。与此同时,现在陪伴我们享受天簌之音的硬件也再次发生了变化。
diy硬件还在不断的发展,虽然各个硬件行业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疲态和问题,但技术的进步始终没有停止过。在持续不断的更新和技术进步当中,声卡也有了“集成在主板之外”的新的归宿——通过hdmi以及dp在显卡中获得一席之地。
gpu成了声卡新的容身之所
集成解码器甚至透过alu处理音频,并通过hdmi/dp接口输出音源,这已经成了现代显卡的标准功能之一。在主板集成声卡之外,懒人(主要集中在万恶的欧美地区)们又多了新的声音输出的选择。只要一根连接在显卡上的hdmi/dp数据线以及一个集成音箱的显示器,声音与画面在单一设备上的统一就能够相对轻松的实现,这同时为声卡、显卡和游戏三者带来了更多的发展可能性。只不过这种统一和可能性于声卡本身而言基本上没什么意义,它仍旧是一种集成的,或者说“寄人篱下”的副属性解决方案,同时也没有将声卡以及音频音效推至新的高度。
我们的游戏世界依旧在日趋真实,甚至从音效的角度来讲几乎已经做到了真实,但曾经为其涂上最重要色彩的声卡却已经化作了护花的春泥,成了“那些几乎被我们遗忘却又不该被遗忘”的记忆。
沉淀,在音符之中
跳过的音乐可以回放,过往的记忆可以重拾,但消逝的硬件却已经被尘封在了历史当中。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独立声卡在pc平台再次崛起的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的。那么声卡的过去,会不会成为其他pcdiy硬件的未来呢?
pci-e接口的独立声卡依旧存在,但已如昨日黄花般凋零,仅剩些微存在感了
纵观一生,声卡的命运其实是由消费者的需求所决定的。从最开始的游戏需求出现,到多媒体影音娱乐所带动的需求爆炸式增长,再到鼎盛时所面临的需求界限被满足之后无法拓展新的需求,最后被廉价解决方案所替代并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声卡的命运其实完全是由我们自己所书写的。我们对游戏音效/音乐的需求催生了声卡的出现,我们对游戏体验以及气氛烘托的需求为声卡带来了高速的蓬勃发展,我们被轻易满足的耳朵斩断了声卡的未来,我们目的性明确的需求和消费行为埋葬了声卡的物理存在。虽然始作俑者在这里回忆过往多少有些令人尴尬,但这就是现实。
声卡的身后,是同样极度缺乏增长刺激的其他diy硬件
毫无疑问,pc作为工具是必须“被需求”的,如果没有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再优秀的pc硬件也会因无人问津而消亡。如果无法找到新的需求领域并予以满足,任何diy硬件都可能会最终被技术和性能相对停滞但价格日趋低廉的廉价方案所替代,然后在一段时间内逐渐萎缩到角落之中甚至彻底消失。声卡的过去,也许就是pcdiy硬件的未来。
那么需求又在哪儿呢?
但愿我们关于硬件diy的记忆里不再有“声音”之外的新成员
其实需求和需求的增长始终都是存在的,无论何时,我们都会对更快的应用速度、更逼真的画面以及更刺激真实的游戏体验抱有渴望,但它们很少甚至几乎不会自动跳到硬件业界的面前。去寻找能够有效刺激消费者需求的正确方向,然后在技术上加以实现并一直维持这样的节奏,是pcdiy硬件以及硬件供应商生存下去的必由之路。这话看上去像是空泛的大道理,但谁又能对此加以否认呢?
合着音符,我们在记忆中重温了这个道理,我只希望今后不要再有类似的经历,比如说对着某些经典游戏的画面重温显卡或者cpu曾经的辉煌然后唏嘘眼前的破败。记忆是美好的,那就让它尽可能不留遗憾的美好下去吧。
拯救金耳朵 高音质主板怎么选
现在的电脑上,曾经是必备配件的声卡早已成了“稀罕物”,当年看似鸡肋的板载音效功能在逐渐进化后,已经几乎完全取代了独立声卡,成为大部分用户乃至玩家的选择。不过作为集成型功能,大部分主板上的音效部分得到的计算单元、电路等资源很有限,性能也一般,对拥有“金耳朵”的用户来说就有点不够了。难道只能把这些用户推到独立声卡市场上吗?主板厂商显然不愿意让出这块蛋糕,于是就出现了强调音效能力的主板。
○提升音效性能的途径
既然大部分主板音效性能欠佳的主要原因是处理单元和电路方面,那么高音质主板显然就要在这里下工夫了。首先是处理单元,一般主板会直接使用芯片组中的音效处理单元处理数字音频信号,用板载CODEC(编解码器)芯片进行数字/模拟(D/A)信号转化,并提供给外部的播放设备,在接收到的数字信号相同时,转化的好坏就直接决定着输出音质的好坏。因此追求高品质音效的主板,通常会选择比较好的CODEC芯片。除此之外,主板使用的音效规范、音频处理芯片、电路设计等也会影响最终音质。
●音效规范
目前,主板的主流音效标准规范已经从早期的AC\\’97标准升级为HD Audio。其数字/模拟转换信噪比在100dB以上,模拟/数字转换信噪比则在85dB以上;支持16/20/24bit PCM格式7.1声道模拟输出;支持S/PDIF输出,深度16/20/24bit,采样率44.1K/48K/96K;兼容EAX1.0/2.0、D3D、A3D、HRTF 3D、I3DL2等3D音效技术……。总体来看,这一规范的指标已经超越了很多入门级甚至500元以下的中端独立声卡。
HD Audio支持设备感知和接口定义功能,即所有输入输出接口可以自动感应设备接入并给出提示,而且每个接口的功能可以随意设定。例如用户将麦克风插入侧喇叭输出接口,HD Audio便能探测到该接口有设备连接,并且能自动侦测设备类型,系统会自动改变原接口属性,将该接口改为麦克风输入接口,也可以由用户自行定义接入设备类型。
●硬件及电路
一些旗舰级主板甚至会放弃芯片组内置音频处理能力,在板上安装独立的专职音效处理芯片,比如追求游戏性能的Killer、创新等厂商的音效芯片,这些音效处理芯片常常也是独立声卡采用的主芯片。
想要追求高品质音频,电路设计和电路元件的选取也很重要。在电路设计上,需要更专业的音频电路设计,另外由于处在电磁环境非常复杂的主板电路中,还需要采用隔离、屏蔽等方式来减少干扰。在元件方面,要选择高品质产品,例如固态电容等,为音频提供更快速、纯净的响应,此外也要注意干扰问题,在一些必要元件上也会采用隔离或者屏蔽措施。
最后就是输出接口部分,除了配置多声道接口外,一些主板还会提供提供光纤输出接口,甚至是镀金音频接口,可以提升音频传输的稳定性甚至提供更高的连接速率。
○典型产品
●华硕TUF B360M-PLUS GAMING
华硕TUF系列主板虽然没有ROG的定位那么高,但在设计、配置、功能等方面的表现也是很不错的。TUF B360M-PLUS GAMING是一款比较强调游戏应用的产品,尺寸虽然不大,但加强PCI-E显卡插槽、双高速M.2接口、加强供电设计、RGB同步灯效接口等配置,都不弱于高端主板。
其音频电路采用了隔离线以减少干扰,采用声道分层格里设计、配有高质量音频电容,可提供电竞级的音效表现。
●微星B450M GAMING PLUS
微星是首批推出B450主板的厂商之一,这些主板的价格与B350主板接近,在默认内存支持频率、硬盘加速功能等方面有所加强,是第二代锐龙处理器更好的搭档。B450M GAMING PLUS是一款为游戏电竞优化的产品,提供了加强型PCI-E显卡插槽、核心加速引擎、DDR4内存加速引擎等技术。在音频方面,它拥有经典音皇技术,采用独立音频分割线设计、配置高品质音频电容,支持纳美音频3声音追踪技术。
●映泰B360GT3S
映泰主板常常会在音频设计上比较用心,B360GT3S就是一款价格低廉,但提供了高品质音频的主板。它采用金属加强的独显插槽、双M.2接口,处理器供电部分使用全固态电容。在音频部分,这款主板更偏向于HiFi而非游戏音效,它提供了7.1声道输出能力,采用金色分割线、HiFi无极性音频电容和带有屏蔽壳的HiFi功放芯片,还带有智能音控大师(SMART EAR)功能,可以轻松控制系统音效并提升耳机播放时的表现力。
●技嘉X470 AORUS ULTRA GAMING
X470是目前的顶级AMD锐龙芯片组,以X470 AORUS ULTRA GAMING为例,它采用配置高品质元件的11相CPU供电电路,提供了两个高速M.2接口和3条PCI-E显卡插槽,拥有前置USB 3.1 Gen2扩展针脚等高端配置。
技嘉在这款主板的音频部分也比较出色,不仅采用音频电路隔离设计、高品质音频电容等配置,还搭载了Realtek旗舰级音频芯片ALC1220。它提供了7.1声道输出接口、S/PDIF光纤输出接口,而且还带有“魔音”USB接口,这一接口带有独立供电区块,支持动态稳压技术,可以更好支持大功率USB设备,特别适合连接USB外置音频设备,如USB接口耳机等。
●华擎Z370 Taichi
华擎主板是比较重视音频能力的,几乎所有主板都采用了隔离式的音频电路和高品质音频电容。作为华擎的旗舰级产品之一,Z370 Taichi不仅有着个性化的外形,也拥有出色的配置,例如3条金属加固的PCI-E显卡插槽、三条M.2插槽、供电能力达到60A的12相供电电路。USB 3.1 Gen2前置接口扩展针脚、RGB同步灯效扩展阵脚、千兆有线和无线网络。
在音频方面,它支持高保真4代音效技术,采用Realtek旗舰级音频芯片ALC1220,120杜比数/模转化器和专用耳机功放芯片,支持7.1省道音频输出,带有S/PDIF光纤接口,音频输出与前置音频扩展阵脚都进行了镀金处理。
用户评论
回到你身边
看这篇文章终于搞懂了HD Audio 和 AC'97的区别了,原来不是外观上就看得出来啊!我现在用的笔记本配置的就是 HD Audio,音频效果明显好于以前用AC'97的电脑,看来以后买新机器要找支持HD Audio的哦!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黑夜漫长
这篇文章写的真的很详细,把两个音效标准的特点都解释清楚了! 我一直以为两个插头形状一样就是一样的,现在才知道原来是完全不同的技术啊!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罪歌
AC'97确实老旧了,很多新硬件也都不支持了。HD Audio 现在的主流啊,以后买电脑的时候还是要注意这个指标的哦。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默默的爱
HD Audio和AC'97的区别其实不大,都是为了提高音频质量来设计的。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区别可能不太明显,毕竟大多数人平时都用耳机或者外放音响 listening到音乐吧!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伤离别
我之前一直对这两种标准的差异比较模糊,看完这篇文章我的认知彻底打翻了!原来插头形状一样并不是全部啊!HD Audio真的很不错,声音清晰利落!”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执笔画眉
说的太对了!AC'97 ormai is outdated, HD Audio 绝对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希望厂商们都能淘汰老旧的AC'97技术。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哥帅但不是蟋蟀
不过我个人觉得,音质差距其实没那么大的区别。毕竟音乐的享受更看重的是歌曲本身吧?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微信名字
说得对啊,HD Audio 的接口形状和 AC'97 不同,这一点很重要! 要买新的音频设备也要注意这个!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发型不乱一切好办
我觉得这篇文章总结得很好,对于想要了解 HD Audio 和 AC'97 的差别的人来说非常有用。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杰克
我一直以为HD Audio 就是指最新的音频技术,没想到还是有AC'97这种老技术的在用啊! 这两者的区别挺大。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放肆丶小侽人
这篇文章让我对音效标准有个更深的了解,原来不仅仅是名称的区别,还包括技术和表现上的差异哦!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十言i
我之前用的是 AC'97 ,最近换了 HD Audio 的设备,声音确实有了明显改善! 清晰度高很多!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你很爱吃凉皮
对于喜欢音质的用户来说,HD Audio 和 AC'97 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强烈推荐大家了解一下!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迷路的男人
AC'97 已经老技术了?那我感觉现在很多电脑都还用呢!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墨城烟柳
我个人觉得其实只要声音听得舒适就好,不需要追求那种很专业的音效效果。 AC'97 也够用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伱德柔情是我的痛。
这篇文章让我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音频设备。谢谢分享!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